煤气灯效应

发布者:章菲菲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10

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又称煤气灯探戈、煤气灯操纵,是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煤气灯效应描述的是一种心理操控手段,受害者深受施害者操控,以至于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或理智。

煤气灯效应概念最早起源于1938年的话剧《煤气灯》,被首次关注是来自于20世纪初期的根据话剧剧本的改编版电影《煤气灯下》。2007年,心理学家罗宾·斯特恩结合20年的临床经验出版了《煤气灯效应: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该书出版之后,煤气灯效应被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学学科领域。后不断延伸扩展到哲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

 

煤气灯效应是如何实施的:

煤气灯效应是的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往往涉及一个或一组加害者,以及第二个人(受害者)。煤气灯效应总是通过两个人实现:其中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播种困惑和怀疑;另一方是被操纵者,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

煤气灯效应的产生和影响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并且是秘密进行的,因此所产生的情感虐待不会被公开滥用。

 

那么煤气灯效应是如何实施的呢:

 “首先说服受害者的想法是被歪曲的,其次说服受害者接受加害者的想法是正确的和真实的”。煤气灯效应在受害者中引起认知失调认知偏差,通常是充满情感的认知失调,并使受害者对自己的思维,感知和现实测试提出质疑,从而容易引起他们的自尊心低落和令人不安的想法和影响。并可能促进混乱,焦虑,抑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精神病的发展。当受害者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失去信心并发展出一种习得性的无助感之后,他们就更容易受到加害者的控制。受害者往往是权力和地位较低的人。

加害者或受害者的角色可以在给定的关系中摇摆,并且通常每个参与者都确信自己是受害者。当一群人充当加害者时,煤气灯效应会通过该小组成员的“微小的,通常是看不见的行动,通过积累和加强力量而对其造成损害”。个人和团体已将煤气灯效应用于“对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心理功能进行人际和社会控制”。

 

如何关掉“煤气”:
不要问自己“谁是对的改问自己“我是否喜欢被这样对待?”

让你一直停留在煤气灯操纵式关系里的最大的圈套之一是我们自身的需求:总要别人承认我们是对的,害怕别人吵闹,让我们变得脆弱容易受他人控制。要问自己是否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内心会告诉你是否要继续这段关系。

放弃做“好人”的执念,尽力就好

我们迫切需要被看成是友好的、慷慨的、善解人意的,不考虑伴侣如何对待我们,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行为上。你需要试着转移注意力,关注一下自己的感受是否真实和行为是否正直,不强迫自己做个“好人”。

遇到煤气灯操纵,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跳舞,远离煤气灯探戈,只要你脱离共舞关系,煤气灯操纵将无法继续。结束一段关系,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请记住一点:我们都是有价值、值得被爱的人,完全不需要别人给自己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