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感

发布者:章菲菲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10

你是否总是有种无力的感觉,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

有时候,是否还会觉得人活着很没意思,折腾来折腾去,人生仍然苍白无力。纵使辛劳一生,所期待的那些美好,似乎永远也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毋庸置疑,无力感是一种糟糕的心理体验,它会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对万事万物的态度变得悲观消极,甚至有些人陷入了无力感的漩涡,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想要战胜一个东西,我们需要先了解它

那什么是无力感?

无力感,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

所谓“无力”,其实源自于你原本对于一个事物有某些美好的预期,也觉得这些美好是自己触手可及的,但由于某些突发的不可控事件,你发现事情完全与你的原本预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原本你预期中的“美好”进入到某种“非常不美好”的状态,甚至你对此也完全无能为力,感觉自己再做什么都有种“徒劳”的感受,此时你就会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中,很有可能会摧毁掉一个人。

尤其是,人是社会动物,当你身处一个悲观情绪和信息不断的群体社会环境中,可能还会放大你感受到的无力感。

越是心系远大和对某些“大美好”的憧憬追求越强烈,可能ta感受到的无力感会更强。

为什么会产生“无力感”?

无力感”的产生大多并非天性使然,而更多的是习得性无助。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是研究无助感的先驱,他在一项实验中揭示了习得性无助的获得过程。他把狗关在一个笼子里,并且在笼子里装了一个蜂鸣器。只要蜂鸣器发出响声,他就对狗实行电击。无法逃出笼子,只能遭受电击的酷刑。每次狗都被电得魂飞魄散,发出鬼哭狼嚎的惨叫声。被多次电击之后,塞利格曼再次响起蜂鸣器,与往常不同的是,他这次并没有对狗实行电击,而是把狗笼子的门打开了。

出乎意料的是,狗并没有喜出望外地逃出去,反而就地呻吟,露出一副“即将被行刑”的惊恐模样。狗本来有逃生的可能,但由于过往惨痛的经历,主动放弃了这种希望。塞利格曼把这种“心灰意冷地待在原地,坐以待毙地等待痛苦的来临”的这种行为称为“习得性无助”。

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于事无补,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会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在跟自己作对,否则为什么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哪怕他想要的结果是那么的微小、那么的不足轻重。

每一次累积的失败,都会打击一个人的勇气和自信心,时间长了,当他发现一切都无法改变时,他的斗志会随之消失,精神会随之瓦解,进而他会放弃所有的努力和行动,最终陷入绝望的无助中。

怎样摆脱无力感?

1.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直面冷酷的现实

在最艰难无力的时刻努力找到值得追寻的目标和意义,努力逃出极端悲观主义的沼泽,但也要注意不陷入极端乐观主义的幻影,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这本身就是一种诅咒。当把自己的所有期望寄托于此,未能达成目标反而会将自己再度拖进深渊。

2.改变心态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想要避免习得性无助,首先就要有一个辩证的、乐观的心态。

接二连三的失败经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下人生的部分可能性,但绝不是全部。也许过去可以做1000件事情,一些不好的经历发生了,减去100件事情,也仍然可以做900件事情。

3.从微小的行动开始

塞利格曼认为,一个人的无助感,其实是因为缺乏能力和缺乏控制感的知觉所导致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某些情况进行控制并取得了成功,那么他就能够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够有所收获。所以,想要摆脱无力感,可以试着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一个小到没有阻力,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目标。做这些事情几乎没有任何负担,哪怕只调用最少的意志力,也可以把它们完成。

长此以往,这些行为就会渐渐演变成微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