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爱读书|“书韵飘香,共享成长”好书荐读活动第一期

发布者:章菲菲发布时间:2022-04-07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论述,着力以书香涵养文化、以文化温润文明、以文明彰显魅力,努力打造书香应外,学院学工办联合院团委、学生会学风建设中心在三月底开始举办学院首届“书韵飘香,共享成长”乐享读书系列活动。

活动一:好书荐读活动

  所有参与的同学均可获得乐享读书活动积分1个,获得点赞量最大的前十名同学可额外获得活动积分2个!以下将展示部分同学推荐阅读书目,同学们快来为你喜欢的作品点赞投票吧!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我推荐的这本小说讲述的是爱情、是厨房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使负责这项艰务的人们付出的努力可见一斑,而有时候,享受这项工作的人们却很少被重视。

   当我看完简介我就知道了这是个悲剧故事,因此在看书过程中,不免为女主Tita感到悲伤,Tita的一生都夹带着命运的无奈,又饱含着对宿命的反抗。现在回想起来,故事开篇这个切详葱的比喻,就已阐述地一清二白:悲剧并不是因为流泪本身,而是有些事,一旦开始了,就无法停止,比如爱情。

    Como Agua Para Chololate,翻译成中文可以是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也可以是以情入菜,被誉为美食版《百年孤独》,食物和吃在作品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作者劳拉在作品中将她的格言实践化:“Uno es lo que se come, con quién lo come y cómo lo come.(人无非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和谁一起吃和怎么吃。)

   Tita是三个姐妹中最小的一个,这个家族有一条规矩,最小的女儿要待候母亲直至老人归天,此前不得出嫁。所以Tita必须保持单身。由于Pedro无法娶Tita,万般无奈之下便娶了她的姐姐Rosaura,以便能更接近他心爱的人。 Tita唯有将满腔的热情融化在食物中,在真实和魔法的食材的帮助下,她把全身心都放在最美味的菜肴烹饪上,这些菜肴能够传送给那些品尝到它的人们,她在准备这些菜肴时的感受。Tita希望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

   这本书的目录很有意思,目录中每个章节都以十二个月份的墨西哥食谱为标题,这些都与叙述的事件有关。内容中还介绍了每种菜肴的制备方法,每种材料的成分,以及如何获得这些材料以及每种食物产生的作用。这本书也相当于一本不错的食谱。

   我在看书过程中时常为TitaPedro的爱情感到惋惜,爱而不得说的就是他们吧,受困于传统家庭观念,更悲惨的是PedroTita的姐姐Rosaura的婚姻。

   看完这本书,我不仅唏嘘书中人物的命运,我更想尝试做做书中的菜,感觉每一道都非常美味。这也是我想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茶花女》

    第一次听闻此书是在一个“听书”节目中,当时和妈妈一起在午饭后听也没有什么感触。又一次读它是在“公交车上”“图书馆中”“床前”认真地一字一句的感受。不免觉得听书犹如每日小短文一时赏心悦目,但读书更能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

    可以说这是一本继《小妇人》后我最爱的书。年纪尚小,我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玛格丽特对阿尔芒所做的一切,但又在隐隐约约中感受到了这一种“为心爱之人放弃自己生命”的忧伤,尽管我并未经历过,毕竟又有多少人一生中会经历到这种事情,想必这也是小仲马写下此书的缘由。

    简单来看,这只不过是一本记叙故事的小说,但我不希望浅浅的一闪而过,我想等我再大一点儿,再看,老了,再看,我一定可以了解和发现更多我现在所看不出体会不到的东西。

    其实看这本书之初,我不免会回想起在老家家楼下“小紫灯屋”中所干这一行业的人,他们也同样招尽世人白眼,并且遗臭万年…不一样的是,书中的妓女在生活方面与之大相径庭。他们拥有伯爵夫人般的奢华生活。玛格丽特生活富裕仍心存厌恶,可见她的思想非常人所能匹及。

    也许我现在的想法有些幼稚,那便是他们如果遇到一个阿尔芒一样不同的男人,也会有“改过自新”的想法。

    但这势必是矛盾的。青楼女子爱上一个男人,如两人在一起,必定会影响到男人家庭的名声。但是他们如果真心相爱那该如何?像玛格丽特般沉沦等死?抑或是令谋生路?抑或是一如反顾与他在一起?不论多少种选择都改变不了,她会一直一直思念他的想法。一直处于放纵生活中的女人突然遇到了一个可以使他改变过去的男人,可他又迫于身份,不得不分开。她心中的苦,真的令人望而生畏。

    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后的放纵,决不是一种冲动,是一颗心的吞噬。那该怎么办?玛格丽特没有做错。她当妓女为了维持生计没有错;她爱上阿尔芒,这一个唯一真心以待的男人,也没有错;阿尔芒初见她便倾心于她没有错;他日后希望与他共度余生也没有错;阿尔芒的父亲出于姓氏考虑要求他们俩结束,没有错;他为了他儿子的未来着想,也没有错。这样一看牵扯着这件事的三个人全然是一点儿错也没有。可社会,社会的舆论,人们对妓女的一贯看法,妓女的所作所为,不允许玛格丽特这一内心无比圣洁并不想再此般活下去的女子不合群。这人世间仿佛在说:“青楼女子就该有青楼女子的样子,真正的爱情对你们来说本该是一种不可寻得的东西,若谁拥有了,那么她必不可饶恕。”

值得庆幸的是玛格丽特得到了这万分之一几率的爱情。与阿尔芒在乡下的那些时光是最美好的,也正是有了那些时光的存在,使她做了另一个自己,临终前的心中仍有牵挂,并且仍有一丝温存。

社会,它涵盖了太多。人性,又有软又有硬。我宁愿相信每个人性本善,也宁愿相信在外人看来不堪入目的人都有好的一面。我们应该做的是人人平等,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爱和理解。

 

 

 《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一位四十岁开始学习绘画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了稳定优渥的生活,离开贤惠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忍饥挨饿,备受精神折磨,最后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结束生命。毛姆选择高更为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围绕主人公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意在表达对当时扼杀自由精神的不满,揭露精神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赞赏斯特里克兰德的精神可嘉,鼓励当时处于迷乱中的人去勇敢追求,而不是一味的沉浸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孤独的灵魂怀揣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

    书中的月亮象征着梦想,而六便士象征着现实。比起当时的很多人,思特里克兰德拥有的六便士已经很多了,可是他哪怕知道这样做会失去他现有的幸福生活,他哪怕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他还是选择了追逐自己眼里的幸福。我想起来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认为它是对这个作品最好的诠释: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现实中,我们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理想,但我们不会一辈子抬头仰望着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低头看着满地的六便士,因为我们做不到不吃不喝地仰望月亮,精力耗尽时,终会向现实屈服,弯腰捡起六便士,在世人的监督下开始常规的生活,从此将月亮深藏心中,与六便士结伴度过余生。在看了此书后,我曾暗自发誓,我定要成为那个不被六便士牵绊,勇敢追寻月亮的人,即使被视为特立独行的怪物。但在我填志愿时,我感受到了排除各种牵绊的困难之大,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样孤注一掷的行为,背后需要的是莫大的勇气。我一直想到外省读大学,希望到达一个全新的城市,认识一些素未谋面的同学,了解许多曾经陌生的东西……然而,在各种外界的担忧和问题面前,我还是屈服于现实,留在了本省,也似乎读懂了那句“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活成怎样都不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在走到尽头的时候,才追悔当初不该如此选择。唯有真正实现了理想,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无所惧,更无所畏,这无关宗教,却是内心最真实的信仰。

     追求梦想的过程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个苦难的过程,能否克服苦难还是个未知数。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的最后到底是什么,所以去试试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别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

    没必要去学思特里克兰德,我们只要成为遵循内心选择的信徒就好,不负韶光,不负世间来过一场。

 

 

 

 

《夜航西飞》

    “如果必须离开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决绝地离开,永远不回头。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更好,它们已经消亡了。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夜航西飞》

    英国作家柏瑞尔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她在非洲的冒险生活,其中包括她作为第一位在非洲的女性,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

    1906年,四岁的柏瑞尔随父亲从英国到肯尼亚生活。童年时光的她,在父亲的农场与当地土著人交友,狩猎,渡过了欢快又刺激的少年时光。十八岁那年,东非遭遇干旱,父亲因农场破产,被迫前往秘鲁谋生,而柏瑞尔则留了下来,开始了她成为非洲首位赛马训练师的生涯。同时,在那段时间,她邂逅了未来改变她命运的好友,汤姆,开启了她的飞行员梦想,成为一名自由飞行员。在那之后,她又遇到非洲传奇白人猎手,丹尼斯,开始驾驶飞机在塔纳河与阿西河之间的干旱丛林中寻找大象。1936年,她离开非洲,驾驶飞机到达英国,并在同年九月独自驾机,一路向西,完成了自己从英国飞跃大西洋的创举。

    这是我自高三时,就十分爱随手翻看的一本书。这也是我第一次直接面视“孤独”二字。我想,一个过分有趣的灵魂也许并不需要他人的陪伴。柏瑞尔总是独自一人,用冷静与疏远的口吻,似乎在诉说一个遥远的陈旧故事。非洲这片丰饶的土地滋养了她蓬勃的内心,赋予她鲜活的热爱,使她明白自然的规律,懂得人生无常。便能够用平和的态度,不遗余力地探寻这未知的世界。与父亲分开后,她独自骑着一匹马去往另一个地方谋生。在那里,她学会了观察自己,与孤独苦苦抗争,寻找自我理性与情感的平衡。也是在那里她学习成为一名女飞行员,在非洲的上空盘旋、停留,探索这片充满原始蛮荒的未被现代文明过多侵蚀的生命大陆。她一边飞行一边记录,直视孤独的空虚、寂静的畏惧,一定要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独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在黑暗里度过一段漫长的时光。不论结果会是如何,她还是选择飞行。就好像生活里,有些人坚持的那样,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去做某件事情。也许只是想要通过这样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留一些回忆在这个世界上,证明自己曾存在过,生活过,孤独过。

    走过的每一段路,忘了是怎样的开始。只是上路了,便有了无限的可能,这就是“梦”的开端。我们不断地走,继续寻觅,因为不朽的追寻,来源于生命的渴望。长长的时间旅程总是充满太多未知的诱惑,无论是探索自我还是这个世界。从一种安稳的状态奔向另一种未知的生活,如同赌博,义无反顾,也许会有别的去路,只是因为更加钟情这种异样的体验。确实,未知的风险总是会让我们望而却步,但人要生存,就不能随遇而安。在走出自己狭小的世界,到更广阔的世界去与更广阔的人和事发生关系,我们才可以得到更多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的反馈,进而修正自己认知,不断估计自己,认清自己。真正的探索并非遇见了某人,或者某事,而是遇到了自己。这样,收获的是勇敢,失去的是依赖和随之而来的惰性。诚然,探索的结果并不总能如我们所愿,我们从探索当中得到的反馈有时会让我们倍感挫折和伤痛,所以要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另一个方面,是需要我们对自我的包容,才能更好地开始下一次的探索。人生有一种快乐,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才会体会到,生活因未知而美好。

    低矮的丘陵绵延起伏,宽广的草原一望无际,巨大的金合欢树和波巴布树散落其间。在前方,我知道,将有太阳正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升起。

    象群穿过草原,雄狮在嘶吼,疣猪在逃窜,丛林遮天蔽日。啊,这便是未知的向往。

“我学会了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的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是更好的,因为它们已经消亡。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之中,隔着距离,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我学会了这一点,但像所有人一样,待到学会,为时太晚。”

 

 

 

《解忧杂货店》

   “砰砰……”一封来自过去的信件掉落在报刊箱里;
   “咻……”扔进牛奶箱的回信又悄悄的消失在因时间长久而堆积的灰尘中。                                      ——题记
    炎热的午后,坐在充满冷气的书房里,刺眼的阳光透过绣花儿的窗帘穿射进来,窗帘上的图案被印在酒红色的地板上,晃啊晃啊,吱呀呀的地板显得更加古朴。人车俱绝,只有不耐烦的知了叫个没完。捧上一本《解忧杂货店》,在这幽静的午后,也为自己的心灵解解忧。
    三个偷彩车的男孩为躲避警察的追击,偶然间走进了这家名叫浪矢的杂货店,开始这段奇特的书信式的对话。
    从就因为一篇文章而珍藏很久的杂志上了解了杂货店的过去:杂货店的浪矢爷爷早已入土为安,浪矢的儿子不知去向,浪矢杂货店也无人问津,更没有路人会在三更半夜到这条漆黑的小巷子里只为送这一封信。这很让人迷惑;这家杂货店更是让人迷惑。
   时间像沙子一样从漏斗的细孔中穿梭而过,而门外的月亮却佁然不动。杂货店里的时间不与外面连通!三个懵懂的少年被搞得毫无头绪,沉浸在给过去回信之中而忘却了彩车一事。
   多希望自己也能进入这个神秘的浪矢杂货店,拿起陈旧的圆珠笔和已经发黄的信纸,为过去的来信写一封回信。也许有些只是小孩子的恶作剧,但浪矢爷爷依旧很细心的为他们一一解答,认真对待,使得杂货店称为真正的远近闻名的烦恼咨询处。在无意中的一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日思夜想、寝食难安地想着如何回复看似深奥但却事实上根本不用思考的简单的问题;也许自己回答会使提问者更加的烦恼,并给他们带去负面的影响……
   浪矢爷爷因此关掉了杂货店。
   在生命快达到尽头的时候,固执的浪矢觉得放弃治疗,出院去杂货店再待最后一个夜晚。普普通通的杂货店就在此刻拥有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魔力。
   1979913日,浪矢爷爷离开了。
   2012913日,报刊上发表了文章:浪矢杂货店仅此一夜的复活。
   是三十三年前浪矢爷爷赐予了杂货店魔力,与三十三年后的现在串联在一起。      

   有人以为这只是儿戏,一个小小的恶作剧罢了;在三十二年前的913日,这一天是与杂货店通信的最后期限,浪矢杂货店就这样消沉在久远的时光中,这些回忆被尘土封存,如今却又被挖掘出来;犹如一本书,吹去封面上的灰尘,翻动枯黄的书页,重忆书中的内容,多么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片段依旧能在脑海中快速的浮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还会有人抱有侥幸心理,把信再一次的投进了报刊箱,盼望着牛奶箱里是否会像以往那样出现回信……
   虽然人们看起来是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才来杂货店咨询,可是他们也总是有自己的决定,也许是因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磨合,因此为此犹豫和烦恼。
   在生活中,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有些人会选择抛硬币,花面和字面分别代表了两种选择,你无法预测结果如何;或许也会遇到这样的状况,硬币落地的那一刻,你却想再抛一次,此刻你应该认清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合上书,再次抚摸古朴的封面,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幽蓝之中夹杂着灯光发出的的鹅黄色,柜台上摆放着各式陈旧的古董,招牌上写着“なみやざつかてんのきせき”,书背面的牛奶箱,回信接二连三的飞出,掉落在地板上……
   “因男友身患绝症,在爱情与梦想之间徘徊;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东野圭吾很巧妙的将前面的匿名信件所描述的和后门的故事内容串联在了一起,每一封信件都有着一个对应的故事情节,所有的故事情节就这样一环扣着一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跟着作者的线索,一点一点的看着小小的剧情慢慢的发展成一个完整而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读者也许该珍惜这样难得的感觉。仔细品味书中的字里行间,仿佛在这一排排的故事中还夹杂着某些小秘密,也许会是作家的心血与汗水吧(好吧这不像是秘密)……
   在背面看到一些读者对书的评价,其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解忧杂货店》让我再一次感到,人无法独自生存,必须相互支撑着才能活下去。起初我很不理解这个评价,仔细回想书中的每一个片段和事件,我都无法悟出这样的道理;经过反复阅读和推敲,也终于有了些许的感受——
   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他们也曾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他们也曾倒在挫折中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但是他们遇到了解忧杂货店,从而拾起了曾经丢下过的信心;但作为一个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杂货店,总会在一个人失落,需要排忧解难时给予合适的帮助。被帮助的这些人都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无助的面对即将或正在经历人生重要选择。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作者东野圭吾,他写的这本书也很打动人;他生动的刻画了这些三十年前后的时代和人心灵的变迁;一个决定,一个故事,一首歌,东野圭吾将这些小东西都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他悄悄的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悄悄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他细腻的刻画了人性,,在人们感慨人生无常的时候,慢慢的发现人生的所在;他发掘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让你发现了人性也有黑暗的一面。

   《解忧杂货店》——解决的是他人的烦恼,但却填补了自己心中的漏洞。欣赏完这本书,希望你要相信自己,要勇于面对这一切,让所有的犹豫不决和烦恼都烟消云散。                 ——后记

 

人之所以怀念阅读,大约还是因为一种体验。人从阅读中所能获得的,除了知识和信息,更持续且珍贵的其实还有沉静而笃定的心境,自由且绚烂的思想。

      读一本书,就如同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重要的不是记住旅行当中发生的每一件细枝末节的事,而是经历本身给予人的开阔的视界。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