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

发布者:章菲菲发布时间:2023-01-19浏览次数:10

你有没有以下经历:

你是不是有时候也这样呢,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

在睡觉之前想起来之前失眠的场景,越想睡觉却越睡不着。

打游戏时告诉自己只能打1小时,却控制不住的玩了一下午。

在分手后,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再记起ta,却总是想起 ta的身影。

有时候,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像卷入了漩涡之中,越挣扎,却陷得越深,最后整个身子都被埋没,便再也出不来了。

 

 

什么是白熊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要求曾被白熊惊吓或伤害过的参与者不要再去回忆当时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只白熊。

实验结果表明: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想或做一件事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这件事情上了,从而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了,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产生“白熊效应”,并让我们的思维不受大脑约束?心理专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答案,当一个人想要停止一次重复的思维时,它的轨迹是这样的:首先这个人会刻意地联想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其次,这个人的思维开始也无意识地监视这个过程,并查看该人是否还在想他不应该想的事情。这样麻烦就来了,当人们有意识地停止转移自己注意力时,无意识过程仍然在寻找那些要被忘记与压抑的事情。而且无意识还会将任何看起来似乎相似的事情在思维中予以激发并不断地重复,因而造成人们又陷入循环思考想要忘记的那些事情的怪圈里。

这就是人们越是努力想要回避那些伤感恼人之事,它们越是弹出比以往更强的备份的原因。

“白熊效应”是一种思维叛逆,人们努力去忘记却没想到让事情变得更加清晰,因此很多人在遭受到打击后很容易陷入回忆里,很长时间都摆脱不了这种痛苦的感觉,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状态,更为严重者很可能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影响整个人的未来。

那应该怎样防范“白熊效应”带来的危害呢?

 

一、直面这个想法。不要刻意对抗它,同时提醒自己:想法只是想法,并非现实。

二、延迟这个想法。当想法出现时可以告诉自己,我现在比较忙,稍后再说。

三、找到能够转移注意力,且对自己有益的事。比如听歌、运动。

四、日常进行正念冥想联系,放松身心。

五、如果不必要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对于白熊效应,最重要的就是接纳。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改变固有思维。

就算失眠又怎么样呢,越焦虑越坏事;想前任又怎么样呢,在心中的痕迹怎么可能轻易抹去呢?

顺其自然的方式,正面接受的态度,保持开放性,多给自己说“应该去做什么”而不是“不应该去做什么”,或许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