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兴灿教授开讲:AI时代文学翻译的“危”与“机”

发布者:王钢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0

蒙兴灿教授开讲:AI时代文学翻译的“危”与“机”


11月17日,蒙兴灿教授为我院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AI时代的文学翻译还有救吗——兼谈AI时代文学翻译的教学与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聚焦当下热点,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浪潮下文学翻译的挑战与未来。

蒙教授以“焦虑—价值—路径”为清晰脉络,首先通过“网文出海”的AI翻译效率与《背影》AI译本文学性缺失等生动案例,直面业界普遍存在的焦虑,进而从情感传递、文化转译、风格再现三个核心维度,有力地论证了文学翻译中“人的不可替代性”,强调了译者主体在实现深度跨文化交流中的核心价值。

针对未来发展方向,蒙教授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远读—中读—近读”人机协同框架,并结合网文翻译、《红楼梦》重译等实例,详细阐述了AI技术与人类智慧在全流程中的协作路径。他指出,AI并非取代者,而是文学翻译的高效“增效器”。

最后,蒙教授为青年教师与翻译爱好者指明了“技术+文学”融合的教学与科研创新方向,鼓励大家主动拥抱变革。整场讲座最终有力地证明,在AI时代,唯有实现“人机共舞”,才能让文学的跨文化传播更具深度与温度,开辟文学翻译的新境界。

附主讲人简介:

蒙兴灿,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外国语学院讲席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文化史、比较文学与译介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先后担任绵阳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院长、国家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现兼任 (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哲社“十四•五”外国语言学科组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课题3项、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3项,发表SSCI/A&HCI/SCI/CSSCI权威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8部、主编教材6部、总主编“大学专业基础英语系列教材” 7部,其中独著《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A sociosemiotic approach to the legal dispute over the crime of whoring with the underage girl in China(1/2)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教材《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获浙江省“十二•五”优秀教材。